产品中心
DC26系列温湿度控制器
普通温湿度控制器
智能温湿度控制器
DC68系列开关柜智能操显装置
开关柜状态综合指示仪
开关柜智能操显装置
DC28系列电力监控仪表
DC2800系列
H系列多功能谐波表
Z系列多功能网络仪表
E系列多功能电力仪表
X系列数显电测表
K系列可编程智能数显表
D系列数显变送表
S系列数字测控仪表
TRPC系列无功补偿控制器
无功补偿控制器
复合开关
DC29系列电测量变送器
单路变送器
双路变送器
三路变送器
多路综合变送器
DC30系列电动机保护器
DC1000无线触点测温系统
TED系列电子式温度指示调节仪
CS系列智能除湿器
 
联系我们

常州市大创电子有限公司

手机:13915077376

座机:0519-85606622

传真:0519-85607968

邮箱: sales@czdacan.com

网址:http://www.czdacan.com/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长江中路25号

新闻资讯
全球龙头重视并购与创新 科学仪器中国市场成“香饽饽”?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03-27 08:46:17
  科学仪器行业是服务于科技创新研发的核心行业,色谱仪、光谱仪、质谱仪以及基因测序等科学仪器设备市场空间大,国产替代弹性高,应用场景广。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科学仪器行业发展已基本成熟,市场竞争格局较平稳,而我国科学仪器行业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受海外品牌主导。
 
  科学仪器应用场景广,市场空间大,国产仪器坚持长期投入,不断提高产品性能与品牌认可度,有望加速开启国产替代进程。
 
  一、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国科学研究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科研投入规模已处于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科学仪器行业起步较晚,产业配套发展比较滞后,高端科学仪器几乎被发达国家垄断。
 
  相比于发达国家,国内科学仪器生产起步晚,技术理论创新弱,应用支持能力弱,再加之品牌因素的影响,短期内与进口仪器展开全面的市场竞争面临较大的挑战。
 
  鉴于国内科学仪器企业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产业处于成长初期阶段。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近些年国内企业利用自身基础,在技术创新、人才团队、产业配套、质量工艺、应用支持和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发力,全面追赶国外对标企业,部分技术和产品开始接近甚至超越国际先进水平。
 
  在技术创新方面,国家持续强调自主创新,已将科学仪器列入国家重点发展领域,通过重大专项等方式,支持国内企业解决卡脖子的问题。作为科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科学仪器也受益于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下游生物医药、IVD、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疾病预防与控制、检验检疫、环境保护及新材料研究等诸多领域的不断突破,有力地推动了国内生命科学仪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
 
  二、科学仪器行业的发展机遇
 
  (1)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科学服务行业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促进科学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在《十四五规划和 2035 远景目标纲要》中,多次提到生物医药行业的关键词,以及对 2035 年远景目标和展望。其中提到关键核心技术的内容:“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医药和医疗设备、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础材料、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展望 2035 年,国家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生命科学仪器行业明显受益于生物产业相关支持政策。
 
  随着技术发展进步,国民经济发展持续前进,为了保持未来成长的驱动力不下降,持续的科研投入和科研支持是必须的,强大的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生命科学仪器的发展将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
 
  (2)我国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增加,科学服务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我国研究经费投入已居世界第二,增速快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究经费投入占 GDP 的比例还有提升空间。2018 年,我国研究经费投入占 GDP 的比例为 2.14%,而同期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分别为 2.83%、3.13%、3.28%和 4.53%。2020 年,我国研究经费投入占 GDP 比例约为 2.4%,较 2018 年提升 0.26 个百分点。随着全社会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生命科学仪器行业也将迎来持续的发展机会。
 
  下游的高校、科研单位的生物实验室是生命科学仪器的基础应用领域,也是推动科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的重要力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统计,国内高校科研仪器设备总值持续提升,将为生命科学仪器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3)下游行业蓬勃发展,生命科学服务产业方兴未艾
 
  中国制药市场研发支出增速快于全球市场。中国医药市场研发支出由 2015 年的 105 亿美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211 亿美元,CAGR 约为19.1%,预计到 2024 年增长至 476 亿美元。
 
  中国CRO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6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69亿美元,预计到 2024 年有望达到 222 亿美元。伴随生物制药、CRO 等下游行业的快速增长以及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生命科学仪器以等相关产品的需求也得到快速释放。
 
  三、中国市场成全球“香饽饽”
 
  持续性整合和并购始终是全球龙头做大做强的重要驱动力。目前美国、欧洲等发达国 家或地区相关行业发展已基本成熟,市场竞争较为平稳。行业内公司,已经在资本的推动 下,规模化发展,完成了从家族化中小型企业向巨无霸企业过渡的阶段,跨国企业构建了 产品全系列生态圈并以兼并收购作为主要竞争策略,通过收购竞赛,快速扩增新型科研用 品品类和相关专利,筑高行业壁垒、消除竞争,进而利用垄断地位控制产品价格,攫取高额利润,也诞生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公司——从单一领域到一站式科研服务提供商, 行业集中度也随之上升。
 
  海外科学仪器龙头在并购中注重全产业链协同效应。以赛默飞世尔在分析仪器领域的 并购活动为例,赛默飞世尔注重与并购标的产生协同效应,对拥有高技术壁垒的仪器公司 进行并购,横向拓展新的产品矩阵,纵向延伸新的仪器应用领域,不断加强分析仪器所需 的原材料与部件配套能力,形成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即拥有齐全的仪器产品、配套设备、 试剂耗材产品线的供应链体系,向“科学服务一体化”延伸)。
 
  以创新产品与应用奠定品牌基础。分析仪器的底层技术原理差异大,技术壁垒高,全 球分析仪器龙头均保持了长周期较为稳定的研发投入,过去 5 年研发费用率基本处于 2%~10%区间内。从赛默飞世尔为例,全球科学仪器龙头均具有以下“创新基因”: 1)推出全球领先产品。在 2019 年的美国质谱年会(ASMS),赛默飞推出了超高分 辨质谱仪 Thermo Scientific Orbitrap Eclipse,旨在解决生物学研究中的分析难题,轻松应 对蛋白质组学,生物制药与蛋白质高级结构分析研究中的各项挑战; 2)引领应用场景拓展。2015 年 ASMS 年会上,赛默飞推出串联质谱仪 Q Exactive, 将基于 Orbitrap 的质谱仪扩展到蛋白质组学、环境、食品安全分析等领域,对于未知物性 能分析(食品安全、法医毒理学和反兴奋剂方面)增加了新的能力。赛默飞引领 Orbitrap、 电子显微镜等尖端技术走出学术科研场景,在生命科学等场景加速推广。
 
  全球巨头重视中国市场,国产企业布局则相对聚焦。以全球分析仪器巨头珀金埃尔默 为例,其注重中国市场,不断加强在中国的投入,从“为中国开发”晋级为“投资中国市 场”,有一支能够为中国客户来真正设计产品并且生产产品的团队,“In China for China” 战略使其研发、服务体系均趋于本土化,可获得数十亿元量级的收入体量(包括仪器及耗材、服务等)。相比之下,国内分析仪器企业发展较快的如谱育科技、禾信仪器、莱伯泰 科、皖仪科技等,从收入规模看仍在亿元级别,从产品布局看相对聚焦在某几类细分领域, 我们认为国产品牌仍是后起之秀,与进口差距仍存,未来需直面竞争、正面突围。
 
  中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品牌与外资龙头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科学仪器行业涉及范围较为 广泛,市场规模较大,国际巨头几乎垄断高端产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国内科学仪器行 业发展相对滞后,表现为企业数量多、技术相对落后,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并在中低端领 域激烈竞争。多数企业采取作坊式加工生产,不具备严格的工艺流程和检测程序,质量难 以保证,与美国、欧洲等企业的同类产品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技术储备不足,资金 匮乏、规模较小,国内企业仅能专注于生产科研试剂、实验耗材或者仪器设备中的某一类 产品,并在上述产品上展开价格竞争,尚未形成具有垄断地位的大型企业,与国际巨头相 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国产仪器在长期投入上仍需追赶。分析仪器的研发和设计涉及精密机械、电子、真空、 软件、自动控制等多学科技术,核心技术底层原理差异大,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较长的 研发周期,因此分析仪器的研发往往需要较大的投入和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我国分析仪 器企业受制于发展时间、规模体量、地缘政治等因素,研发投入远低于海外龙头,限制了 技术开发与品类拓展。
(本文来源:中国仪表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