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DC26系列温湿度控制器
普通温湿度控制器
智能温湿度控制器
DC68系列开关柜智能操显装置
开关柜状态综合指示仪
开关柜智能操显装置
DC28系列电力监控仪表
DC2800系列
H系列多功能谐波表
Z系列多功能网络仪表
E系列多功能电力仪表
X系列数显电测表
K系列可编程智能数显表
D系列数显变送表
S系列数字测控仪表
TRPC系列无功补偿控制器
无功补偿控制器
复合开关
DC29系列电测量变送器
单路变送器
双路变送器
三路变送器
多路综合变送器
DC30系列电动机保护器
DC1000无线触点测温系统
TED系列电子式温度指示调节仪
CS系列智能除湿器
 
联系我们

常州市大创电子有限公司

手机:13915077376

座机:0519-85606622

传真:0519-85607968

邮箱: sales@czdacan.com

网址:http://www.czdacan.com/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长江中路25号

新闻资讯
网红“区块链”将在能源电力行业翻出巨大“浪花”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9-11-04 09:57:22

  刚刚过去的周末,数字货币价格飙涨、概念股集体狂欢、各路资本摩拳擦掌,以“创建信任”为核心的区块链技术迎来高光时刻。


 

  10月2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是提出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此重大利好消息的释放,让区块链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上,中国正在抢占跑道。目前中国区块链专利申请数量已位居全球第一,区块链技术未来在金融、民生、政务等多领域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数字数据分类账,可以用安全,高度透明的方式存储数字交易,无需中间商维护或验证分类账。近年来,区块链频繁出现于金融、证券、贸易等行业。在能源领域,随着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的稳步推进,区块链技术也开始向能源电力行业渗透,开始研究、开发、测试和全面推广该技术。
 
  今年5月,国网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一批《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框架》科技项目,10个项目自2019年10月启动,研究周期最长不超过2021年12月,基于主侧链的电力区块链技术应用模式研究是其中的研究方向之一。
 
  8月22日,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属国网区块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入驻中关村科技园西城园。揭牌仪式上,国网区块链科技公司发布了电子合同、电力结算、供应链金融、电费金融、大数据征信等五大区块链金融核心产品和智能风控、智能投顾等“人工智能 金融科技”产品应用。
 
  为化解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执行中大规模配额发放、分布式配额交易、配额完成情况有效监审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南方电网公司依托国家能源局首批“互联网 ”智慧能源示范项目——《支持能源消费革命的城市-园区双级“互联网 ”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将绿色证书交易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在珠海开展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绿证交易平台试点示范,该项目是国内“区块链 能源”领域最早的探索应用。
 
  除了国网、南网在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能源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外,国内电能表企业林洋能源对区块链技术在电力能源领域的应用亦早有布局。今年4月,林洋能源区块链研究团队在林洋南京实验室完成了区块链智能电表的验证测试,包含单交易基准测试、单交易负载测试、混合业务负载测试,各项指标符合预期。
 
  林洋能源区块链智能电表产品方案作为电力区块链基础平台后续可以应用到电力能源现货交易、微电网购售电、分布式发电点对点交易、清洁能源绿证交易、电动汽车充放电交易、储能系统参与市场交易、电力需求侧管理(DSM)、虚拟电厂等应用场景。
 
  业界普遍认为,能源电力供应有望成为区块链技术未来主要的应用之一。区块链技术可以被部署于电力供应市场,即透明、无忧、高效的智能电网。利用太阳能通过家庭发电实现的微型发电补充了传统电力供应,并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使用智能电表,电网中每个用户的生产和消耗电力记录可以保持在区块链中,分配给用户的信用/通行证用于剩余电力供应和兑换用于电力消耗的信用。
 
  因此,越来越多的发电、电网和售电公司看好使用区块链技术来协调多种利益相关方的冲突,并通过智能合约等机制促进信息的高效利用和交易的高效实施。
 
  据权威机构报道称,到2023年,区块链应用市场容量将达到106亿美元。2019年至2023年期间全球能源市场区块链技术将增长65%。推动市场增长的原因包括增加区块链技术的使用防止电网故障;智能电表部署的不断增加,区块链技术与智能电表的整合以及能源领域供应链效率的提高等。
 

  区块链技术正在慢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本文来源:仪表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