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DC26系列温湿度控制器
普通温湿度控制器
智能温湿度控制器
DC68系列开关柜智能操显装置
开关柜状态综合指示仪
开关柜智能操显装置
DC28系列电力监控仪表
DC2800系列
H系列多功能谐波表
Z系列多功能网络仪表
E系列多功能电力仪表
X系列数显电测表
K系列可编程智能数显表
D系列数显变送表
S系列数字测控仪表
TRPC系列无功补偿控制器
无功补偿控制器
复合开关
DC29系列电测量变送器
单路变送器
双路变送器
三路变送器
多路综合变送器
DC30系列电动机保护器
DC1000无线触点测温系统
TED系列电子式温度指示调节仪
CS系列智能除湿器
 
联系我们

常州市大创电子有限公司

手机:13915077376

座机:0519-85606622

传真:0519-85607968

邮箱: sales@czdacan.com

网址:http://www.czdacan.com/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长江中路25号

新闻资讯
我国自主研发的物联网关键技术被纳入国际标准标准
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5-12-21 10:10:06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前夕,中国自主研发的一项物联网安全关键技术TRAIS被纳入国际标准,这是中国在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是中国科技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又一次突破。
                           
  RFID是构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十大重要技术之一,未来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因此,其标准制定也成为当下发达经济体争夺的制高点。近几年,在身份识别、安全门禁、电子票证、交通等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的应用。RFID技术因其可以完全自动进行识别,无需接触,无需可视,所以在很多地方我们在享受了它带来方便的同时,却不会感觉其存在。
  
  来自中国的TRAIS核心技术此次被纳入国际ISO/IEC标准体系,标志着中国正在深度参与全球重大产业核心技术活动,正在从RFID技术标准的旁观者、跟随者,变成RFID安全技术重要的引领者。” TRAIS技术项目组组长单位西电捷通公司专家黄振海说。
  
  据介绍,RFID相关的安全技术早些年并没有得到应用,近些年,在物联网飞速发展过程中,RFID所暴露的安全问题越来越严峻。未来的物联网将牵涉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不仅涉及信息安全、物的安全,甚至会影响到人身安全。一旦遭到攻击,会造成严重后果。
  
  TRAIS基于西电捷通公司研发的TePA三元对等安全架构,已经历了十年的研发进程。黄振海说,TRAIS技术能够提供实体鉴别、保密通信、访问控制等空中接口安全服务,可抵抗RFID所面临的标签伪造、数据被窃听、篡改等安全威胁,为RFID的广泛安全使用护航。
  
  早在2012年,TRAIS技术首先被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的国家标准采纳。之后不到一年,该技术又被另一个常用频段的RFID国家标准采纳。从此,TRAIS正式成为物联网技术RFID的国家标准。
  
  据了解,TRAIS技术项目组由WAPI(无线局域网鉴别和保密基础结构)产业联盟牵头组织、国内十几家企业和研究机构组成,此种广泛联合的方式,也为该项成果在国内乃至国际的有效推广奠定了产业基础。
  
  据介绍,目前RFID存在三个主要的技术标准体系,分别是以美国为首的EPC global、日本的UID、国际ISO/IEC。从技术角度来讲,TRAIS技术完全支持这三个标准体系。
  
  RFID是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又一次革命。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国际电信联盟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将物联网定义为“把任何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如RFID)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物联网将作为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桥梁,实现物物相连、物人相连,使人力得以解放,管理更加智能。为了达成这样的效果,物联网须具备3大功能:一是全面感知;二是可靠传递;三是智能处理。目前的物联网技术架构中,分别依靠“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来实现这三个功能。其中,感知层是物联网感知和获取物理世界信息的首要环节。
  
  感知层主要利用RFID、传感器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具有体积小、安装方便、读取无须接触、无须人工干预、可识别高速物体可识别多个标签等特点。相比传统的条形码、二维码,RFID具有明显优势,被认为是物联网近程感知技术的最优选择。国际电信联盟(ITU)已经将射频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列为物联网关键技术。(本文来源:国际在线,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链接:中国仪表网 http://www.ybzhan.cn/news/detail/52532.html